手机版 草木皆兵網
無風險收益率處於低位、中國科技資產價值的快速重估,以及經濟複蘇預期的不斷強化,令權益類資產成為機構投資配置的必選項。種種跡象顯示,這場流向權益類資產的資金騰挪潮才剛剛開始
◎記者 馬嘉悅
風起權益投資,誰執牛耳?
開年以來,DeepSeek的橫空出世、政策積極信號的持續釋放,點燃了中國權益市場的投資熱情,在此過程中機構資金也躍躍欲試,調轉“車頭”。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今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發行的產品策略從純固收轉向了“固收+”,一些信托公司更是推出權益資產配置高達80%的產品。與此同時,百億級量化私募忙著接待機構盡調,險資、銀行理財的配置需求也從純中性策略轉向指增策略和量化選股。
時來天地皆同力。麵對無風險收益率處於低位、中國科技資產價值的快速重估,以及經濟複蘇預期的不斷強化,令權益類資產成為機構投資配置的必選項。第三方平台統計顯示,百億級私募倉位今年以來頻創新高,公募基金也顯著加倉。
市場人士稱,種種跡象顯示,這場流向權益類資產的資金騰挪潮才剛剛開始。
機構轉向:含權產品成配置首選
“春節長假後就沒閑過,最忙的一天接待了六波機構盡調。”滬上某頭部量化私募創始人的忙碌狀態,是機構資金調倉的一個縮影。
該私募創始人稱,今年以來保險、銀行理財等機構的配置方向發生了巨大轉變。“去年機構配置需求大多是市場中性、股票多空等類固收策略,而今年以來機構盡調最感興趣的是指增策略和量化選股策略。”
鳴石基金稱,年初以來公司新產品備案發行及存續產品持營規模均較去年大幅提升,股票、CTA等各個策略線資金申購顯著回暖。與此同時,險資等機構資金對股票多頭類策略的關注度和認購意願明顯回暖,盡調與路演較以往更加頻繁,指數增強、量化選股等股票策略受到青睞。
蒙璽資產也透露,從發行規模來看,今年以來公司新發產品募集情況較去年大幅好轉,資金端對多頭策略產品的認購熱情較高,指增策略產品很受市場歡迎。與此同時,機構對權益類資產的態度也更為樂觀,近期逐漸建倉權益類產品。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大了多頭策略產品的發行力度,現階段重點聚焦中小市值指增策略的新發和持續經營。
記者采訪獲悉,開年以來,多家頭部量化私募發行顯著回暖,成立規模過億元的多頭策略產品比比皆是,機構投資者是主要認購方。
近年一直以固收為主陣地的信托資金也在調轉配置方向。
滬上某知名信托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近期正在全力打造混合型策略產品,合同會把股票資產投資比例設置在80%,今年在配置上更看好權益類資產的性價比。
“無風險收益率低位徘徊,加配權益類資產是必然選擇。”某信托公司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坦言,去年拚命增厚債券收益的打法如今效果甚微。迫於業績考核壓力,機構必須尋找新的收益來源,而權益類資產投資主線愈發明晰,市場也明顯活躍,自然成為機構資金的新去處。
價值重估:機構頻頻加倉
公私募機構也在持續加碼配置權益類資產。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升至77.44%,較2月7日提升了1.09個百分點。至此,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連續三周上漲,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累計上漲了7.1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截至2月14日,38.63%的百億級私募倉位超過八成,53.97%的百億級私募倉位在五成到八成之間。
“一方麵,在無風險收益率處於低位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性價比愈發凸顯;另一方麵,今年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也提振了資金信心。因此,去年低配權益類資產的我們,目前已經超配了此類資產。”某知名宏觀策略私募創始人直言。
記者近日從渠道處獲悉的寧泉資產最新投資月報也顯示,截至1月末,寧泉資產的股票投資持股市值占總資產比例接近50%。寧泉資產在月報中稱,在各種投資資產選擇中,權益類資產對於國內資金來說是相當好的選擇,看好今年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公募基金亦不斷加倉。
據測算,截至2月2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90.65%,較前一周估計值提升1.33個百分點,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9.28%,較前一周估計值提升0.7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截至2月27日,2月以來有超過20隻基金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其中既有主動型權益基金,也有被動型ETF產品。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提前結募的基金接近60隻。多位業內人士稱,提前結束募集的權益類基金頻頻出現,預示著資金正在流向權益類資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基金管理人對後市持樂觀態度,希望搶占建倉先機。
“中國資產的表現值得期待。”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首席策略投資官方磊的觀點在公私募基金中頗具代表性。
他認為,一方麵,國內AI技術突破帶動科技資產價值重估,中國資產估值修複有望繼續;另一方麵,海外擾動因素並未出現超預期情況,A股市場將會“更多定價國內積極因素”,而且穩增長政策帶動經濟修複和企業業績好轉是大概率事件,未來一段時間基本麵對行情的支撐力度或進一步加強。
聚焦熱點:科技板塊吸金又吸睛
機構資金的騰挪流轉,不止於大類資產。種種數據顯示,細分賽道上,機構資金正在快步向科技板塊聚集。
華潤信托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CREFI指數)月報顯示,1月CREFI指數成分基金持倉增幅最大的三個行業為軟件與服務、技術硬件與設備以及資本貨物,加倉幅度分別為2.02%、0.78%和0.18%,減幅最大的三個行業為房地產、銀行以及材料,減倉幅度分別為1.63%、1.24%以及1.23%。
公募基金也湧向科技股更集中的小盤風格。
據天風證券測算,2月14日至2月2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與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市場大盤組合的估計倉位值分別下降1.14%和0.72%,在市場小盤組合的估計倉位值分別上升2.47%和1.46%。從行業來看,偏股投資型基金在銀行、非銀行金融、房地產、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的倉位下降,在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倉位提升。
“中國科技資產的‘ChatGPT時刻’已經到了。”中歐瑞博聯席投資總監陳明輝直言。
他認為,一方麵,行業資本開支急速擴張周期將帶來相關企業業績的加速釋放。2023年至2024年美股科技股估值迅速上升,其核心是美股科技巨頭的資本開支整體實現翻倍,中國也許會演繹同樣的故事,即DeepSeek橫空出世後,中國科技巨頭的資本開支也會進入增長的快車道,從而帶動中國科技資產的重估。另一方麵,AI應用快速湧現與爆發有望提升相關企業估值。隨著騰訊、阿裏巴巴等科技巨頭先後接入DeepSeek,DeepSeek的實際使用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應用領域的相關機會將持續湧現。
方磊也認為,長期以來,以Mag7(7家市值最大的美國科技公司)為首的美國科技股受到全球資金的青睞。相較而言,做相似業務的中國企業表現為估值折價。DeepSeek增強了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潛力的信心,有助於推動中國科技資產估值中樞的上移,中國科技資產有望從估值折價走向估值平價甚至溢價。